首页 > 诗文 > 孟浩然的诗 > 登鹿门山怀古

登鹿门山怀古

[唐代]:孟浩然

沙禽近方识,浦树遥莫辨。

岩潭多屈曲,舟楫屡回转。

昔闻庞德公,采药遂不返。金涧饵芝朮,石床卧苔藓。

隐迹今尚存,高风邈已远。

探讨意未穷,回艇夕阳晚。

登鹿门山怀古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清晨怀着兴致出门来,小船渡过汉江绕岘山。

沙洲的水鸟近看才可识别,水边的树木远望不能分辨。

船行款款来到鹿门山,阳光明亮使山岚浅淡。

岩石间的潭水曲曲弯弯,行船到此每每迂回绕转。

听说庞德公曾到这里,入山采药一去未回还。

山涧中适宜生长灵芝白术,石床上滋满了厚厚的苔藓。

深深感念这位襄阳老人,系住缆绳举足向上登攀。

隐居的遗迹至今犹可寻觅,超俗的风格已经远离人间。

相伴的白云不知何时飘去,栽下的丹桂空自妖娇美艳。

寻迹怀古兴味犹未尽,划船归来夕阳落西山。

注释

鹿门山: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湖北·襄阳府》:“鹿门山,在襄阳县东南三十里。《襄阳记》:‘鹿门山,旧名苏岭山,建武中,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,刻二石鹿夹神道口,俗因谓之鹿门庙,遂以庙名山也。’”登:《全唐诗》校:“一作题。”又云:“题下一有怀古二字。”

江岘:江边小山。《声类》:“岘,山岭小高也。”此处小山指襄阳县内之岘山。《元和郡县志·山南道·襄州》:“岘山,在(襄阳)县东南九里,东临汉水,古今大路。”

方:《全唐诗》校:“一作初,又作相。”

浦:水边。遥:《全唐诗》校:“一作远。”

至:《全唐诗》校:“一作到。”

翠微:青葱的山气。

谢灵运《从斤竹涧越岭溪行》:“川渚屡径复,乘流玩回转。”

金涧:指风景秀美的山涧。饵:《全唐诗》校:“一作养。”按,对照下句,以作“养”为是。芝术(zhú):灵芝(一种菌类植物)、白术(草名,根茎可入药)。

纷:盛多。耆旧:年老的朋友,也指年高望重者,此指庞德公。

揽:宋本作“缆”,是。结缆:系缆,指停船。攀践:指登山。

丹桂:桂树的一种,皮赤色。偃蹇:此处解作妖娆美好的样子。

探讨:寻幽探胜。

艇:《全唐诗》校:“一作舻。”指船。

登鹿门山怀古鉴赏

清晓因兴来,乘流越江岘。

渐至鹿门山,山明翠微浅。

纷吾感耆旧,结揽事攀践。

白云何时去,丹桂空偃蹇。

  《登鹿门山》的作者是孟浩然,被选入《全唐诗》的第一五九卷第三十五首。此诗先写清晨乘船赴鹿门山沿途所见的景物,“沙禽”、“浦树”二句的描写,正是清晨景物特色,可见诗人游览之“兴”甚浓;继写登山探访隐士遗踪,见隐士遗迹尚存,但隐士的高风亮节已相去邈远,便无限感慨,抒发了深沉的怀古幽情;最后写“回艇”,留下无限眷恋,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高士的仰慕之情。

孟浩然简介

唐代·孟浩然的简介

孟浩然

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

...〔 ► 孟浩然的诗(286篇)

猜你喜欢

梅花

唐代韩偓

梅花不肯傍春光,自向深冬著艳阳。龙笛远吹胡地月,
燕钗初试汉宫妆。风虽强暴翻添思,雪欲侵凌更助香。
应笑暂时桃李树,盗天和气作年芳。

过韩氏庄登小阁 其二

宋代释道潜

玉秀兰芬好弟昆,时来挟册视田园。囷场古木千章合,彷佛秦人避世村。

秋夜望月 其一

两汉佚名

皎皎山头月欲低,月厌羁愁睡转迷。忽觉泪流痕尚在,不知梦里向谁啼。

白艾溪

宋代胡楚材

澎湃白艾溪,源恐从天落。

滩石剑戟列,喷怒波势恶。

诉衷情·茫茫云海浩无边

宋代赵师侠

茫茫云海浩无边。天与谁相连。舳舻万里来往,有祷必安全。专掌握,雨晹权。属丰年。琼卮玉醴,飨此精诚,福庆绵绵。

古风二首 其一

宋代周紫芝

夜梦乘轻舟,挂席浮天池。天池亦何有,涛澜靡津涯。

中有三神山,楼观何巍巍。晶荧白玉阙,彩错黄金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