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日而论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犹言相提并论。
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,臣人之与臣于人也,岂可同日而论哉!”
例子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李国传》:“明公踵伯成之高,全不朽之誉,岂与外戚凡辈耽荣好位者同日而论哉!”
基础信息
拼音tóng rì ér lùn
注音ㄊㄨㄥˊ ㄖˋ ㄦˊ ㄌㄨㄣˋ
繁体同日而論
感情同日而论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否定句。
近义词同日而语、同日而言
英语mention in the same breath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一寸丹心(意思解释)
- 束手无策(意思解释)
- 德重恩弘(意思解释)
- 炒鱿鱼(意思解释)
- 失魂丧胆(意思解释)
- 顾后瞻前(意思解释)
- 臭名远扬(意思解释)
- 惊心动魄(意思解释)
- 神出鬼入(意思解释)
- 今来古往(意思解释)
- 毁于一旦(意思解释)
- 聊以自慰(意思解释)
- 顾影弄姿(意思解释)
- 一场空(意思解释)
- 纷乱如麻(意思解释)
- 以毒攻毒(意思解释)
- 善游者溺(意思解释)
- 生公说法(意思解释)
- 牛刀小试(意思解释)
- 扭直作曲(意思解释)
- 爱则加诸膝,恶则坠诸渊(意思解释)
- 羊质虎皮(意思解释)
- 迫不得已(意思解释)
- 取之不尽(意思解释)
- 呼风唤雨(意思解释)
- 移日卜夜(意思解释)
- 诸如此类(意思解释)
- 浅见薄识(意思解释)
※ 同日而论的意思解释、同日而论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 | 学习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缺点;教学以后,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。 |
素昧平生 | 一向不了解。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。素:从来;昧:不明白;不了解。 |
纸老虎 | 指表面强大而无实际本事的东西。 |
放牛归马 |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 |
离经辨志 | 读断经书文句,明察圣贤志向。 |
金光闪闪 | 闪闪:光亮闪烁。金光闪烁耀眼 |
穷途潦倒 | 潦倒:失意。形容无路可走,十分失意。参看“穷愁潦倒”。 |
凿壁借光 | 凿:挖。在墙上凿一小孔,借邻居的灯光读书。形容家贫刻苦读书。 |
打肿脸充胖子 | 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。 |
哀而不伤 | 哀:悲哀;伤:伤害;妨害;悲痛过分。①感情适度;悲哀而不过度伤心。后用来形容诗歌;音乐等含优雅哀调;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;具有中和美。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。 |
拭目以待 | 擦亮眼睛等着瞧。形容期望很迫切。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。 |
敏而好学 | 敏:聪明。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。 |
春风风人 | 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。比喻及时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。 |
年少无知 | 年纪小,不懂事。 |
视微知着 | 看到细微迹象,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。 |
倒冠落佩 | 冠:帽子;佩:佩玉。这里指官服。脱下帽子,摘去佩玉。形容辞官还乡。 |
之死靡二 | 同“之死靡它”。 |
巧上加巧 |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。 |
性急口快 | 性子急,有话就说。 |
语重心长 | 重:郑重。恳切话说得诚恳;有分量;心意深长。 |
鬼鬼祟祟 | 迷信的人指鬼怪;或指鬼怪害人。形容行为偷偷摸摸;不光明正大。 |
气吞牛斗 | 牛:牵牛星。斗:北斗星。牛斗泛指星空。形容气魄很大。 |
有血有肉 | 有生命;有活力;形容文艺作品形象生动;内容充实。 |
半夜三更 | 三更:旧时一夜分为五更;半夜子时为三更;即夜十一点至凌晨一点。 |
恶醉强酒 | 强:硬要。怕醉却又猛喝酒。比喻明知故犯。 |
兵微将寡 | 微、寡:少。兵少将也不多。形容力量薄弱。 |
通俗易懂 |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。 |
礼坏乐缺 | 礼:社会道德、行为的规范;乐:教化的规范;缺:残破,废缺。形容社会纲纪紊乱,动荡不安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