鸿渐于干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《易·渐》:“初六,鸿渐于干”,“六二,鸿渐于盘”,“九三,鸿渐于陆”。以次而进,渐至高处。后世因以“鸿渐于干”指始入仕途。
出处《易·渐》:“初六,鸿渐于干”,“六二,鸿渐于磐”,“九三,鸿渐于陆”。
例子回思子平日节概,痴人说梦,尚是鸿渐于干而已,无足为异。明·海瑞《与博白大尹林仲和书》
基础信息
拼音hóng jiàn yú gàn
注音ㄏㄨㄥˊ ㄐ一ㄢˋ ㄩˊ ㄍㄢˋ
繁体鴻漸于干
感情鸿渐于干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天王老子(意思解释)
- 踏破芒鞋没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(意思解释)
- 匡乱反正(意思解释)
- 气充志骄(意思解释)
- 大惑不解(意思解释)
- 心里有鬼(意思解释)
- 苦思冥想(意思解释)
- 平淡无奇(意思解释)
- 推三阻四(意思解释)
- 学而不厌(意思解释)
- 反治其身(意思解释)
- 心急如焚(意思解释)
- 雄心壮志(意思解释)
- 挖空心思(意思解释)
- 行不顾言(意思解释)
- 己溺己饥(意思解释)
- 百步穿杨(意思解释)
- 绘声绘影(意思解释)
- 令人满意(意思解释)
- 羽旄之美(意思解释)
- 文治武功(意思解释)
- 流里流气(意思解释)
- 纵横天下(意思解释)
- 香火姻缘(意思解释)
- 人面狗心(意思解释)
- 子继父业(意思解释)
- 笑貌声音(意思解释)
- 心小志大(意思解释)
※ 鸿渐于干的意思解释、鸿渐于干是什么意思由诗文谜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经明行修 | 旧指通晓经学,品行端正。 |
震耳欲聋 | 耳朵都要振聋了。形容很大;特别响。 |
混淆是非 | 把对的说成错的;把错的说成对的。比喻故意制造混乱;使是非不清。 |
风驰电掣 | 弛:快跑;掣:闪过。像风奔驰;像电闪过。形容非常迅速;急闪而过。也作“风驰电赴”。 |
锲而不舍 | 锲:雕刻;舍:停止。不停地雕刻。比喻做事或学习有恒心。 |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 | 焉:哪儿;附:依附。皮都没有了,毛往哪里依附呢?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,就不能存在。 |
明知故问 |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;却还要故意问别人。 |
胸有成竹 | 原指画竹子在动笔之前脑子里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。现比喻做事情动手之前心里已有主意;有打算或有把握。成:完全的。 |
同室操戈 | 自家人动刀枪。泛指内部相争。操:拿;戈:古代的一种兵器。 |
旁征博引 | 旁:广泛;征:征求;博:广博;引:引证。广泛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、例证。 |
反老还童 | 反:回。由衰老恢复青春。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。 |
万里长城 | 指我国长城。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。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。 |
民不畏死 | 畏:惧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气慨。 |
败俗伤风 |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。 |
一鼻子灰 |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。《红楼梦》五五回:“幸而平姐姐在这里,没得臊一鼻子灰,趁早知会他们去。” |
囚首垢面 | 象监狱里的犯人,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。形容不注意清洁、修饰。 |
断香零玉 | 比喻女子的尸骸。 |
雷霆万钧 | 雷霆:暴雷;霹雳;钧:古代的重量单位;一钧合15公斤。形容威力极大;不可阻挡。 |
道山学海 | 道、学:学问。学识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学识渊博。 |
不可磨灭 | 磨灭:指痕迹、印象、功绩、事实、道理等;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。形容永远不会消失。 |
分工合作 | 众人各司其责,共同从事工作。 |
闲情逸趣 | 同“闲情逸致”。 |
横七竖八 | 有的横着;有的竖着。形容杂乱无章;没有条理。 |
千家万户 | 众多人家。 |
屡试不爽 | 屡次试验都不错。 |
时运亨通 | 指时运好,诸事顺利。 |
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 |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。 |
背乡离井 | 指远离家乡,流落他方。 |